台州市场监管系统谱写党建与发展“奏鸣曲”
台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在民营经济“唱主角”的台州,非公党建在党建工作中,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以“党建强、发展强”为总目标,在非公党建助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与创新。
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台州市场监管系统已培育出了10个党建示范点。有21家商品交易市场,达到了省商品市场党建标准化建设。从国家工商总局曾发文推广的台州工商系统党代表民主恳谈工作经验,到深受国家及省工商部门肯定的温岭创新非公党建工作、临海网商党建工作,台州打造出了一个党建与发展互促共进的“新样本”。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非公党建工作更需要新手段。以红色基因为圆心,以组织网络、机制建设和活动载体为半径,市市场监管局着力勾勒出了一个引领绿色发展的“同心圆”。该局党委书记、局长戴国富说:“抓好非公党建工作,要抓住两个关键,那就是党的组织建设,还有党员实质作用的发挥。同时,要发挥好履行政治责任、政治引领和政治战斗堡垒的作用。”
拓展领域 扩大组织覆盖面
“一位党员一张表格,一个分会一本台账”。摸清党组织和党员底数,是开展好非公党建工作的第一步。
针对党员商户,我省有“六个100%”的标准,旨在实现市场党建的全覆盖。通过单独组建、协会组建、市场组建,以及区域统建、协村联建等方式,我市已实现个体户和商品市场党建工作的“六个100%”。
据悉,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8294名个体工商户党员,1151名市场经营者党员。全市106个市场建有党委2个、党总支3个、党支部48个。
党组织建设的开展,还要结合各地实际,因地制宜,方可凸显特色。路桥、温岭等地,就结合辖区市场众多的特点,以行业统建和场企共建等方式,重点发展市场经营者党组织。部分地区还根据个体户的数量情况,以多种形式灵活建立党组织——温岭市个私协会泽国分会成立党总支、天台县按街区成立个体劳动者协会赤城路党支部,这些都是其中的鲜活典范。
台州新领域、新业态的党建工作也在与时俱进。网商、微商等党组织的建设,让“创业+党建”实现了完美融合。应建飞在温岭泽国五金城做了10年电商。他把自己泽国市场分会党支部书记的党员身份亮到了网上,他说:“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告诉消费者,我们的店铺是党员经营户,诚信经营,值得信赖。”
到2015年底,像应建飞一样主动“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的党员,全市共有3184名。
完善机制 焕发党建生命力
为了做好党员队伍的发展和管理,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不断完善“一方为主、持续培养、两地考察、互相衔接”制度。在创先争优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业之星、诚信经营示范户等先进模范人物,被作为积极培养发展对象。
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对党员的动态管理,党员变动情况等基础信息获得了及时调整更新。中国·农港城是台州规模最大的农副产品交易平台。它从山东省兰陵县招募了26名共产党员批发零售商,并在椒江成立山东兰陵流动党支部,实行了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对接。这种对接把红色精神也带到了产业链中。中共山东省兰陵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剑锋说:“蔬菜品牌效应从生产基地开始,就是由党员作保证的;到了销售,也是由流动党员的品格来保证的。”
在完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方面,述职考评制度、派驻指导员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示范培育制度等制度的建立,为非公党建工作妥善展开,党建项目顺利推进,打造了坚实后盾。
借助现代信息网络带来的便捷,党建QQ群、微信群、网上党校、短信平台和微博互动等平台陆续建立起来。这为探索网上党建工作交流新模式创造了契机。临海等地试点开展的网上会议、网上票决等工作,有效破解了部分非公党员因工作繁忙,难以参加党组织活动的难题。
提升成效 党建、发展共促进
对于经济产业来说,抓党建与促发展是和谐互促的。在党建文化上独树一帜的路桥区方林汽车城,通过确立规范、激励、满意、服务“四位一体”的“4S”文化,打造出了特有的党建生态品牌。方林汽车4S党员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林荣辉说:“我们的党支部建立在汽车产业链上,通过党建引领、党员示范,实现以党建促发展。”
而对于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保障台州发展大局来说,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党员发挥的先锋作用更不容忽视。
“多城同创”中,有农贸市场党员经营户的忙碌身影;“五水共治”中,有非公经济组织党员的热情参与。
在促进区域经济转型的工作中,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个体大户和党员经营户,争当“个转企”模范,充分发挥出了个体党员的典型示范作用。在过去两年里,全市“个转企”总数达到了7364户。台州的“个转企”工作连续两年获全省优秀等次。台州经济的华丽转身,也与他们密不可分。
甚至在公益慈善活动中,非公党员也积极发挥力量,展示带头作用。目前全市已建立了16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公益爱心活动。仙居县个私协会福应分会的党员服务队,始终活跃在社会公益事业的前线。2012年成立以来,该队总服务时间达700多个小时。以该队的事迹拍摄的微电影《多背一公斤》,还荣获2015年度“台州市两新党组织创意组织生活微视频”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