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野政宏:让台州成为世界一流的第三代半导体基地
台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星野政宏(中)
身量不高,精神矍铄,说起话来条理清晰,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要不是那一头银发,记者真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星野政宏先生已经80岁了。
星野先生致力于半导体领域的研究,是半导体行业泰斗级人物。他全身心投入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发展,对高精尖技术毫无保留,带动了一大批中国的半导体工作者。
他指导下的半导体级碳化硅制备方法生产的碳化硅,将帮助中国打破美国、日本等国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的原料方面对我国进行的严格禁运与限制。
一名日本籍技术工作者,为何要辗转来到中国?为什么会选择在台州创业?本期“创客说”,我们将分享半导体行业泰斗星野政宏的精彩故事。
人物名片
星野政宏,1935年出生于日本京都,半导体行业领军人物,台州市“500精英”计划人才,台州市一能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1970年,担任日本电气(NEC)首席工艺工程师,长期从事半导体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期间,参与31个(含2个美国专利)专利、技术论文24篇、发行过4个月刊杂志。
1978年至1990年,在上海仪表电讯局担任技术顾问,并通过上海仪表电讯局牵头为我国多家半导体企业提供技术指导。
曾参与中国国家半导体“909”工程,为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做出巨大贡献。
2012年,与台州青年张乐年一起开始自主研发碳化硅半导体原材料生产技术。
2013年,成立台州市一能科技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工程师。
2014年,带领企业项目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全国决赛第三名,得到科技部、省科技厅及台州市领导的认可。
2015年,荣获由浙江省人民政府评选的“西湖友谊奖”,获得由浙江省外国专家局颁发的外国专家证。
2015年,被台州市政府聘请为“科技大使”。
讲述
带着半导体行业专利和先进理念来到中国
30多年前,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十分发达。我当时工作的日本电气(NEC)连续十年占据世界半导体行业头把交椅的位置。
那时的日本,有许多拥有理论基础、丰富实际操作经验的半导体研发人员。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97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元年,我的人生轨迹也在这一年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找到我,希望我能用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帮助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
科学技术没有国界,全人类共享技术成果是基本精神。为此,我应邀来到代表中国当时半导体行业水平的上海仪表电讯局,担任技术顾问。
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很快,进入上世纪80年代,半导体企业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我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忙碌,并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委托,为中国范围内的40多家半导体企业进行技术指导。
在上海仪表电讯局担任技术顾问的12年里,我从桂林到哈尔滨,又从甘肃到无锡,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
更让我感到骄傲的是,我曾有幸参加中国国家半导体“909”工程,与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技术工作人员一起,进行技术研发,这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之后的几十年来,我依旧不断为所热爱的半导体行业奋斗,哪里需要我的知识,我就奔到哪里去。
突破海外垄断技术,成功研发碳化硅生产技术
2009年,一名来自台州的小伙子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做技术指导。
这位小伙子名叫张乐年,正是我日后的学生以及创业合作伙伴。在那几年里,我看到了一名年轻人的创业热情和对新事物的强烈好奇心,深受感动。
在这名小伙子的陪伴下,我又走过了中国许多个大小城市,指导当地的太阳能企业攻破技术难题,日子忙碌又快乐。
2011年,中国的太阳能行业陷入低谷。我和张乐年一下子就闲了下来,就开始琢磨是不是可以做点别的事情。
业界人士都知道,第三代碳化硅半导体是当前世界最前沿的技术之一,而碳化硅的生产工艺一直被个别国家垄断。
是否能打破垄断,研发出高纯度碳化硅原料生产技术?当张乐年提出这样的设想时,我的创业激情再次被点燃,当即决定与他回到台州,进行技术研发。
研发是艰辛的。没有现成的成套设备,我和小张就从海外订购零散的设备和器件,组装生产线;没有现成的技术,我们就在小小的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做各种测试、研发。
随着技术研发的深入,我们在自己选择的这条道路上越走越有信心。2013年,台州市一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尽管公司厂房不足1000平方米,但所有员工都饱含热情地奋斗着。
2014年2月春节前夕,我们成功生产出了样品,并拿到上海交通大学做X射线衍射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存在“碳化硅”。这一晚,我和小张非常兴奋,在上海街头的大排档叫了几瓶啤酒,举杯庆祝了一番。
经过2年的继续努力,如今,我们已经将碳化硅的纯度做到了99.995%,并且生产方式为国际首创,比国外技术更节约成本和能耗。
此外,我们团队还取得了15项国家专利。
进入量产阶段,向下延伸产业链
对普通市民来说,碳化硅半导体或许十分陌生。实际上,它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碳化硅半导体可制作大功率、高热导率的器件。往小了说,LED照明、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往大了说,轨道交通、智能电网、军工航天……它比第一代、第二代半导体性能更好,且节能减排。国外有报告称,碳化硅半导体应用在轨道交通上,省电38.6%;应用在高速电梯上,损耗减少65%。
突破半导体级碳化硅生产技术的垄断,可以使中国半导体产业摆脱因缺少高纯度原料而无米下锅的局面,有利于带动中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大规模发展。
这个行业潜力非常巨大。整个产业链由原材料、晶片产业、电子电力器件产业、工业与家用电器产品和国计民生的电力产业构成。单单原材料这个基础环节,就有20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预计整体产业将有4000亿美元的产值。
刚刚在上周,公司购置了7套新的反应炉设备,等配套设施调试好,就可以实现高纯度碳化硅量化生产。
另外,由于我们采用全新的工艺生产碳化硅原料,具有生长晶体速度快的优势。为了发挥这一优势,公司在原有碳化硅原材料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碳化硅晶体生长的项目,向下游延伸产业链,以此降低整个行业的成本。
对话
记者:作为一名日本人,您为何会远渡中国,进行半导体技术指导?
星野政宏:出生于1935年至1940年期间的日本人,接受了大量的中国文化教育。当时,我们学的是叫做汉文的国语,背诵着中国的诗词歌赋,还学习了许多有关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们认为,知识、技术都是没有国界的,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饮水思源,当日本的技术在某方面强于中国时,也应当帮助中国共同进步。
记者:在中国工作的30多年里,有什么是最让您难忘、感动的吗?
星野政宏:我认为中国技术人员对知识的渴望和强烈的创新意识十分可贵。当时的中国缺乏一流的生产设备,为了生产出好产品,他们就手工拼装设备,正是这种对技术痴迷的追求打动了我。
中国技术人员会很认真地向我提问,这常常使我联想到,大约1500年前日本的“遣唐使”也是这样认真地向中国人学习的吧。
记者:您如何看待碳化硅原材料产业?
星野政宏:就半导体行业来说,一能科技想在成品生产上超越三星、西门子等世界知名企业是几乎不可能的。但是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的原材料领域还存在很大空间,在这个领域,如果我们努力的话,一能科技有机会成为世界第一。
记者:今年80岁高龄的您,是否想过何时退休?
星野政宏:我最大的乐趣就是看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为社会做出的贡献。只要这个社会还有一天需要我,我就奋斗一天。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