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爱“找乐子”孕育巨大商机
台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台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近日,台州网友“半夏微凉”在朋友圈发文道:每天都能看到爷爷充满正能量的朋友圈,晨练、种花、旅游、人生启示、偶尔还会在微信群里发个红包活跃气氛,活得比年轻人还时尚自在,满满的正能量!
据“半夏微凉”介绍,她的爷爷姓林,家住温岭箬横,是一位退休老教师,今年已经89岁了,但老人家的生活状态却丝毫不逊于年轻人——坚持打球锻炼、读书看报、四处探亲旅游、养花种树……还经常通过微信向家人朋友分享自己丰富的生活,不亦乐乎。
近些年,在台州,像林阿公这样热爱生活、乐于丰富自己休闲时光的老年人不在少数。随着居民生活日益富足,老年人的身体素质日渐提升,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更加年轻化,他们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丰富和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同时,老年人的消费能力也随之增长,从打太极拳到跳广场舞,从勤发朋友圈到热衷于网购,从养花遛鸟到四处旅行……对商家而言,老年人生活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则为“银发经济”带来了无限商机。
取代老年手机,智能机成为老年人新宠
伴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老年手机应运而生。这些手机以贴近老人需求的服务功能、简单化的操作方式在老年消费群体中受宠,成为市场新生产物以及利润增长点。
而近几年来3G、4G智能手机开始普及,老年手机又经历了新一轮的更迭,有不少中老年人已纷纷用上了智能手机。
椒江的徐阿姨今年63岁,在过去,手机对她的意义只是打打电话和发发短信。2013年,微信逐渐普及,为了方便联系,女儿给她换了一台智能手机,为她安装了微信应用软件,并教她如何使用。如今,徐阿姨已经能够娴熟地使用手机与他人进行互动。
“不用戴着眼镜打字,要说的话直接通过语音就能发出去,遇到有意思的事拍张照片上传,亲戚朋友都能看得到,最开心的是可以时不时地和外孙进行视频通话。”徐阿姨说,相比于自己前些年用的黑白屏老年机,智能机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社交需求,为她的生活带来了颇多乐趣。
“早在2012年之前,老年人来到我们店里买手机,都会径直走向老年机柜台。而这两年,他们的选择渐渐多了,不少老年消费者都是冲着智能机的功能来买手机的。”温岭城西四海通讯的负责人李佐冰告诉记者,在过去,老年消费者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购买老年手机,销售量在60台左右,而如今,店里的老年顾客中,购买老年手机的约占70%左右。
据李佐冰介绍,店里的老年机款式比较单一,只有一个品牌,价格在200到300元之间。而华为、vivo、oppo、小米等国产品牌的智能机逐渐成为许多老年人的入门选择,价格在800到2500元之间。
“与原始的老年手机相比,智能手机具有拍照、微信视频等功能,还能调整文字大小,使用方便,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李佐冰称,虽然老年人对智能机的认可度在提升,但是由于现在年轻人的手机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换下的手机可以直接转给父母用,所以来店里购买智能机的老年顾客并没有呈现持续增长现象,手机店的利润也没有直接增加。
跳舞、练拳、打腰鼓:健身装备“买买买”
家住温岭东辉社区的伍阿姨,因为退休早,8年前就走上了健身的道路。从最初的公园广场舞,到加入社区舞蹈队,再到参加老年大学各类培训班,她一步步丰富着自己的退休时光。
“每天晚上7点钟,我们都会准时开始在社区练舞,一共近20个人,一练就是一两个小时。”伍阿姨告诉记者,坚持了8年,这个爱好已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喜欢跳舞,有时候我会主动到网上下载新的视频来学,学会了再教给其他人。”
除了将时间和精力花在练舞上,在健身服和舞蹈道具的购买上,伍阿姨也毫不吝啬。
不同的舞蹈风格需要不同的服装配饰,不同的动作设计需要不同的道具来辅助,为了呈现最美观的效果,每当看到漂亮的服装或合适的道具,伍阿姨和队友们都会买下来,并分享给队里的其他人。
“现在跳广场舞的人越来越多,售卖舞蹈装备的店也越开越多,温岭大会堂口就开了好几家。健身服我基本都是网购的,秋冬的一套200元左右,夏天的一套100元左右,一双鞋子100多元,舞蹈道具,像扇子、手帕等价格在20元左右。这些东西看着好像不贵,但是积少成多,确实也投入了我不少钱。”伍阿姨说,这些年,她退休工资中的一大部分都投入了自己的健身爱好中,而除了跳舞之外,她也通过练拳、打腰鼓等来强身健体。
“用的木兰剑,一把120元,腰鼓40元,柔力球20元。其实锻炼用的器材价格都不用很贵,只要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就可以了。”伍阿姨称,健身改善了她的身体状态,颈椎病、睡眠不好等问题都有所缓解,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因。
健身锻炼之余,和许多正值夕阳红时期的老年人一样,伍阿姨也通过报各种文艺课程,来充实自己的闲暇生活。今年上半年,她开始对中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便花1200元在网上买了一把中阮,并报了一个学习班。
“500块钱,15节课。在这个年纪,能够快乐地学习一样新鲜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快乐和难得的,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眼前的伍阿姨,弹着中阮姿态优雅,享受着学习的乐趣。她说,自己还参加了温岭市老年大学组织的越剧学习班,这是她近期对自己新的投资。
“走出去”、“引进来”:老年旅游产业迸发活力
许多老年人都喜欢结伴而行,“扎堆”消费在老年市场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为“银发经济”提供了更多商机,比如旅游业,近年来,不少旅行社就纷纷推出“夕阳红旅游团”、“快乐老人专线”等线路,老年人报名出游人数逐年增长,为“银发经济”增添活力。
“自2012年起,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老年群体的出游率在提高,这主要与老年人生活水平提升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关系。”台州中国旅行社总经理罗士坚告诉记者,和十年前相比,如今的老年群体观念更超前,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旅游,“对老年人来说,考虑身体状态和费用等因素,选择1到2天的省内周边游的比较多,一次费用在一两百元到五六百元之间;当然,也有一些爱好远途深度游的老年游客,喜欢去新疆、内蒙古、云南或是出国玩个十天半个月,费用则要几千到几万元。”
在罗士坚看来,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台州老年游客的消费观念比较健康理性,在出游中整体消费水平也算不错。而在台州,也有不少旅游景点的商家纷纷花心思创亮点,吸引各地老年游客前来休闲疗养,带动当地就业,推动经济发展。
天台县街头镇后岸村农家乐于2011年10月开张,凭借着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和可口美味的农家菜肴,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除了春节前的一个半月来旅游的人少,其他时候生意都很不错。”后岸村旅游管理负责人林晓静告诉记者,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旅游观光,而老年游客一直是村里农家乐的主要消费群体,占游客总数的60%左右,“结合当季特色,三四月份赏桃花,五六月份杨梅采摘,七八月份水蜜桃采摘,八九月份还能观荷花……贴近自然的农家景色很适合老年人放松休闲,许多上海、宁波、无锡、南京等地的老人都是我们的常客。”
据林晓静介绍,为加强品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后岸村又陆续建成篮球场、门球场,生态园、垂钓园以及保留村庄千年历史的石文化街,并依托村里的旅游资源,开发了始丰溪漂流、自行车休闲游等项目,产业链不断拉长。如今,后岸农家乐的规模日益壮大,已由起初的11户、388个床位发展到70户、1800多个床位。
“2015年,不算上一日游的游客数量,村里农家乐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老年人现在已经成为旅游业的消费主体,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我们整个村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农副产品的销售,带动了村民就业,目前我们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为3.8万元。”林晓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