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亦吉:群众所盼就是干部该做的
台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台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人物名片:杨亦吉,椒江区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支部书记。曾获“浙江省千名好支书”“椒江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个人”“章安街道实干英雄”等荣誉。一个原本民心离散、矛盾重重的落后村,在他的带领下,被改造成了章安街道先进村。村党支部获评“五星”级基层党支部、村两委连续两年获“村级班子好搭档”荣誉。
草坪、花圃、凉亭、石桥……小桥流水、鸟语花香。“这里本是一处违法建筑。”9月8日上午,杨亦吉和村干部一起,正忙着在位于村中心由违法建筑改建的小广场上清理建筑垃圾。他告诉记者,这是村里的文化娱乐广场和休闲公园,为提升村里百姓的生活品质,村庄四周和沿河也正在实施美化、序化和洁化工程。
拆出空间解难题
作为椒江区首个“无违建村”,很难想象这个整洁、靓丽的村庄在几年前却是乱搭乱建一团糟。
柏树里村地处椒江北岸杨司区块,紧邻杨司工业园区。村域面积0.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0余亩,全村农业人口563户,2035人,是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村子。该村村民积极发展以流苏、编织为特色的手工艺产业,是远近闻名的流苏生产基地。
杨亦吉告诉记者,不少村民为了发展经济,就乱搭建各种违法建筑,不少建房用地被违法建筑侵占,村民建房难的情况日益突出。村两委曾商量将住房统一建设规划、新建厂房出租等方式提高村集体收益,但无地可建实在让人头疼。
“拆违工作是我们村迫切发展的突破口,如果不拆,主干道硬化工作和自来水管网改造都无法彻底开展,更别说发展村经济和解决村民矛盾。”杨亦吉说。
2013年底,经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杨亦吉等新一届班子领导上任后,村两委的第一个工作目标就是整治村内违建现象。
“只要我们心中装着群众,不伤害群众的利益,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作贴心人,就会支持我们的工作。”杨亦吉告诉记者,2014年初,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开始时有许多的村民对村两委的态度、决心和能力表示怀疑,担心工作不彻底,先拆的吃亏。
“重点做党员、村民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的工作,让他们带个头,推动整个拆违行动。”杨亦吉介绍,经过一个月时间的努力,党员、村民代表和社会知名人士拆除了26处。
“村两委干部不分白天黑夜逐一上门动员,思想工作最难做的一户我们上门不下30次,有时工作到凌晨一二点钟才回家。”柏树里村委会主任杨亦华告诉记者,通过连续五个月的努力,在2014年6月,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7处,35200平方米,其中经动员自行拆除的101处。这才创建了椒江区首个“无违建村”。
修路铺管惠民生
“村内主干道路的硬化工程和自来水管网改造,是村民多年来一直盼望解决的大事,我们只有尽快抓好落实,才能让老百姓更支持我们的工作。”杨亦吉说,拆是为了更好地建。柏树里村按照“借创促拆,以拆促改”的工作思路,将“拆”与“改”有效结合,让村民得到实惠。
违法建筑整治工作结束后,自来水管网工作陆续开展,挨家挨户更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安装的水管,全村的管线焕然一新。道路硬化工作也随之展开,完成村内主干道路硬化14800平方米,村里原本的石子路改成了能供两辆车交会的水泥路。利用拆违整治腾出的空间,安置落实了村民建房70间。
2015年,村两委通过争取到的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建起了一座1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基础。在二轻工艺品厂北面,柏树里村党支部副书记杨连顺一边看着拆违后的空地一边向记者介绍,这里新建造的标准厂房,一方面改变企业小、乱、散的格局,同时解决小微企业厂房拆除后的“生计”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争创集体经济收益,改变经济薄弱村现状。
接下来的工作如何开展?杨亦吉领导的村两委班子早已做好打算。“今年,村两委争取了椒江区文广新局的支持,着手兴建村文化礼堂,同时我们村文化主题广场建设接近尾声,党建主题广场正在策划中。”杨亦吉说,“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们该做的,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柏树里村的社会民风和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
图为杨亦吉在新建村部办公楼前清理建筑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