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双楼村:坚持奖学12年 提升教学质量
台州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台州新闻网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9月6日上午,临海市白水洋镇双楼村关工委主任王献龙来到双楼小学,请校方统计下上学年该校优秀三好学生的名单,待资格核实后将向这些学生发放每人100元的奖学金。
双楼村关工委的奖学活动开始于2005年,在小升初考试、中考及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或被评为优秀学生的该村户籍学生,都会获得相应的奖金或奖品奖励,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双楼小学的优秀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
奖学活动已延续12年
王献龙拿出一本已经泛黄的会议记录簿,里面记载着这些年奖学活动的发奖条件、获奖人员及奖励金额等具体内容。这个奖又叫“壮松奖”,得名于壮松基金会。
王献龙告诉记者,壮松基金会是在当时的双楼村关工委负责人潘行满牵头下,号召该村在外工作或经商的村民于2004年捐资成立的,共筹得资金15万元。
“当时之所以成立基金会,是因为我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想要奖励学习成绩好的本村学生以及教课优秀的小学老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王献龙说,为了能长久地维持“壮松奖”,每年发放的奖金尽量从利息里支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或调整相应的奖项设置。
记者在记录簿里看到,以往每年的奖金发放总额在几千元至一万多元之间不等。
今年,双楼小学二(1)班语文老师詹老师就拿到了3000元奖金,奖励其获得该镇二年级语文质量指数第一名。此外,获得二年级数学质量指数第七名、一年级语文质量指数第八名等的任课老师也获得了奖金奖励。
以奖促学提升教学质量
“这些奖励的设置,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双楼小学校长蔡永如告诉记者,白水洋全镇共有10所小学,各年级班级数有30多个,像双楼小学这样小规模的学校,能在学科质量指数评比中获得前七名、前八名甚至更高名次,已经算是很不错的成绩。
白水洋镇关工委专职副主任王颖慧表示,以前白水洋的教育质量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年来已有大幅提升,希望通过双楼村关工委奖学助学的经验带动全镇其他村庄关心教育发展。“镇里对优秀教师也有一定的奖励制度,希望能将优秀人才留住,鼓励他们继续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2014年,白水洋镇出台《关于建立白水洋镇教育奖励制度的通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白水洋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奖金奖励;为推进“教育教学共同体”建设,留住优质教师资源,对前来白水洋中学支教的老师按每学期3000元标准发放交通补贴;此外,对留在本镇中学就读的小升初优秀生,也有相应的奖助学金。